我國作為建筑業強國,除了市場體量大、從業企業多的特點之外,在建筑業發展過程中的探索創新力度,也一直穩步提升。尤其是近年來,在城鄉一體化建設以及環保政策驅動下,裝配式建筑這個產業新賽道持續升溫。

近日,住建部與國家發改委更是聯合下發通知,要求以綠色低碳建造為核心,全面推進裝配式建筑行業發展。值得一提的是,新政策明確提出,到2030年,我國城鎮新建筑中,裝配式建筑的占比要達到40%!行業專業人士評估認為,未來裝配式建筑行業的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萬億元!*政策紅利疊加各地出臺的利好政策,裝配式建筑產業鏈相關企業發展前景被市場廣泛看好。
裝配式建筑是現代化工業生產方式的代表
從行業定義來說,裝配式建筑是傳統建筑方式的升級,和工業制造領域的“模塊化”理念有異曲同工之處。簡單來說,傳統建筑行業普便是現場作業,而裝配式建筑將大量作業環節轉移到工廠中,建筑中所需的一些構件、配件(主要是樓板、墻板等建材,以及樓梯、陽臺等建筑構件)都在工廠中預先生產完成,進而直接運輸到建筑工地,再通過現場裝配安裝完成作業。目前來說,裝配式建筑涵蓋裝修和主體結構兩大類,以“標準化設計、工廠化生產、裝配化施工”為核心。

那么,裝配式建筑與傳統建筑比較有哪些優勢呢?簡單來說,裝配式建筑具有成本低、工期快、耐久性好、綠色環保的優勢,符合當下建筑業發展和城市化的潮流趨勢。由于有了模塊化制造,房屋建筑可以像工業流水線那樣,完成各個部件的拼裝制造。尤其是近年來,數字化技術的大規模應用,讓裝配式建筑的效率和成本優勢進一步突出。
從全球市場來說,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在裝配式建筑行業深耕上百年,相關技術和產業鏈都非常成熟。特別是亞洲的日本以及美國、法國、瑞典、丹麥等西方發達國家,裝配式建筑市場成熟度非常高。相對來說,我國在該領域屬于后起之秀,近年來發展不斷提速,已經涌現出一批行業領軍企業。
多重因素驅動裝配式建筑行業高速發展
隨著裝配式建筑被提升到戰略國策地步,未來的發展前景也更加廣闊。事實上,從政府層面來說,近五年來,我國一直在加大對裝配式建筑行業的賦能和支持力度。早在2017年,住房城鄉建設部就正式印發《“十三五”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》,其中提出的周期節點是2020年,要求裝配式建筑在新建筑行業中的占比為15%以上(重點推進地區達到20%以上),目前這個目標已經提前超額完成。進入“十四五”階段,黨和國家進一步鼓勵和支持建筑產業化、智能化轉型,裝配式建筑產業也迎來了黃金發展期。
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發展以及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,我國勞動力短缺、勞動力成本增加等問題日益嚴峻。傳統建筑行業需要大量勞動力,因此成本大幅上漲,而裝配式建筑采用集約規模型數字化生產,預制部件在工地裝配,大大節省了勞動力以及提高了勞動效率。
尤其是在城鄉一體化建筑體系中,我國經濟穩步增長,城鎮化進程不斷提速,由此帶來了建筑市場巨大更替消費需求。特別是在住宅建設需求方面,社會剛需始終保持高位。按照權威部門統計,2021-2035年期間,我國新增住房需求區間為201億-247億平方米,隨著政府部門明確要求將裝配式建筑作為主體,這個龐大的市場將全面促進裝配式建筑行業快速增長。
此外,在“雙碳”理念下,裝配式建筑行業也是我國實施低碳經濟的必由之路。因為和傳統建筑行業相比,裝配式建筑行業將污染嚴重的構件、配件生產作業環節轉移到了工廠,這就大大減少了建筑施工現場的碳排放量。與此同時,近年來集約規模型數字化生產模式,已經成為裝配式建筑行業的主流生產模式,在為相關企業大量節省成本的同時,也同步減少了建筑材料的消耗,符合低碳綠色發展的需求。此外,我國在機械制造領域突飛猛進,大量現代化機械和先進的機械化安裝方式,被應用到裝配式建筑行業,這就保證了建筑工程的標準化和品質化,減少了建筑廢棄物的產出,同樣符合“雙碳”理念。

總體來說,裝配式建筑行業產業鏈涉及原材料、預制構件生產設備(上游)、建筑設計、構件生產、建筑施工和裝修(中游)以及運營維護、后勤服務(下游)等多個環節,細分賽道眾多,也足以為多個領域的企業和投資者帶來商機。來源:覽富財經網